世预赛中日大战,日本立下输球换帅军令状,国足敢不敢也立一个?
立军令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,尽管我不喜欢日本队赢中国队,尽管我非常渴望中国队能曝冷门战胜日本,但此战双方战意都很强烈,各自都输不起,日本甚至平局都平不起,这样就要看双方球员在场上的拼搏精神和技术发挥了,中日足球的水平目前存在几个挡次的差距,我估计日本会净胜中国二球以上,不信大家看比赛结果!
说这话的人不是造乱吗,中国目前还有比李铁更优秀的人吗。我多次说过也认为,比赛有输有赢,意在拼搏。输澳队是实力不际,是谁都不可否认。对日本背水一战,赢平还有希望,输基本没戏了。
国足刚刚出征前和李铁续约,有这个胆量和李铁“分手”吗?这个时候需要勇气和魄力,就像梁静茹那首歌唱的,“爱真的需要勇气,来面对流言蜚语”,第一战完败,足协给出的答案是可笑的“轻敌”,哪来的底气和说辞,中日大战,都到了双方输不起的时候了,日本立下战书,中国队够呛,就看足协那态度,明显找借口,找台阶。
国足是雷打不动的终身教练,四十强刚刚取得一点成绩,就就好像拿了大力神杯一样,一直签到下届世界杯,足邪不是在玩小孩过家家吗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签巨额违约金,到下课时,拿一千多万的违约金,大家以后的日子都好过
中日足球的差距到底是怎么造成的?
中日足球的差距很大很大,当日本队在世界杯上与欧洲豪强比利时死磕时,我们还在纠结12强赛上的失误;当日本的球员能够轻而易举地去欧洲联赛效力时,我们在疯传中国球员即将留洋的绯闻。最新一期的国家队名单中,在欧洲联赛效力的日本球员已经达到了19人,而我们只有武磊一个独苗。今年夏天,日本两位小将安部裕葵和久保健英分别加盟了巴萨和皇马。如今的日本队完全可以和欧美强队较量,而我们却开始“恐泰”。
那么中日足球的差距是怎么造成的呢? 不少人认为日本足球是90年代末期以后才崛起,但足球都是从娃娃抓起的,日本足球也不例外。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足球之路。1964年奥运会第一次在日本举办,日本作为东道主必然想获得好成绩,于是他们聘请德国人克拉默担任国家队主帅,克拉默平日就非常注重基层教练员的培养和训练。奥运会结束后,日本足协开始组织全国足球联赛,首届冠军即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广岛三箭。此后,全国性足球精英的挑选开展,在1968年,日本夺得了奥运会的铜牌。上世纪90年代,J联赛正式启动,同时校园足球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。自1996年起,日本从未缺席世界杯。就这样,日本从远东弱旅成为亚洲一流球队。除了切实有效的政策外,日本足球始终坚持着朝一个方向发展,经历失败之后日本足球没有茫然失措。
而反观我们,直到现在全国完整的青训体系还没有成型,14亿人口的中国只有区区八千人是足球运动员。更不用说校园足球了,就我自身经历而言,我上高中时,学校只有周日早上的40多分钟是允许踢球的。而各地区的校园足球联赛也缺乏考核机制,我曾经调查过一个地区校园联赛的情况,可以用“乱”形容,就连小学生的比赛也有黑哨和默契球。长此以往,我们踢球的人会越来越少,会踢球的人也越来越少,我们的成绩也就越来越差。而对比日本,我们发现中国足球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,时而学英国,时而学德国,时而学意大利。而我们也不能正确对待失利,在成绩面前我们急功近利,想要短时间把成绩提上去。
于是,各类奇葩政策就陆续出台,从“头球进一个算两个”到挂牌转会制度再到奥运会前几个月的集训。出发点是好的,是希望出成绩的。但是我们似乎违背了足球本身的发展规律,它需要行动而非空想,需要培养而非干预。如果我们还是像往常那样输一场换一个教练,输一场改变一个思路的话。我想,即使我们有规划球员,也不能取得好成绩。近日,原上港足球俱乐部董事长陈戌源、前国脚高洪波、孙雯成为足协领导,希望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,我们能够踏上正轨。
中日足球差距不仅反映在成绩上,还体现在青训体系,联赛健康度等等诸多方面,但归根结底,差距是我们对于足球规律的认识、理解和把握上。
国足问题是个世纪难题,你说是人种问题,看看隔壁日本和韩国队;你说是人才匮乏问题,看看中国在田径领域的进步;你说是团队精神的问题,看看中国女排;你说是教练的问题,世界顶级教练换多少个了;你说是球员文化素质差的问题,非洲球队的队员受教育程度会比我们高?你说是我们对待足球功利化,但哪个球队不追求成绩呢?
对于足球这门学科,我们还是没能掌握内在规律,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,联赛建设、青训体制、选材体系都存在问题,但现在仍然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我们眼巴巴的看着日本足球大步流星的甩开我们,直到一骑绝尘而去,现在更是连其项背都望不见啦。
日本足球发展到今天,是因为他们在正确认识和理解足球规律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一整套至上而下的足球发展归化,而且坚持不懈的全方位执行和落实。足球发展方面我们不缺***,但***是否符合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?是否经过详细的调研,是否结合我们实际?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到位?这个答案不言自明,所以如果不搞一次彻头彻尾的足球革命,中日足球差距还会继续拉大。
日本足球是1993年开始职业化的进程,而中国足球是1994年开始职业化的进程,两国的起点几乎是一样的,但我们在现在回过头看,两国的差距却越来越大,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?
两国足球人口差距巨大
我们知道两国都对自己的国家队有所规划,中国的***非常严密,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成为世界杯冠军,日本的***是2015年要成为世界前10的足协,足球人口500万人(球员及其家庭、足球工作者、注册的球迷),球队进入世界前十;2050年足球人口1000万,占日本总人口10%,再举办一次世界杯并获得冠军。
在这里我们看得出,两国都想2050年拿世界杯,当时日本看到中国的***,心生忧虑,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有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土地***。然而两国走的实施的过程却不同,2010年日本足球总人口为480万,其中在日本足协注册的球员有104万。18岁以下球员的人数达到63万。可想而知在2015年,早已突破500万,虽然没有成为世界前10,但已然是前30。两国差就差在足球人口,就像曾经被人嘲讽中国13亿人找不出11个踢球。
两国关注人数和青少年的培养
从上座率来看,倒是中超看得人多,那也的确,因为中超水平在亚洲和国足在亚洲差距不小,但也只有中超看的人多,像往下的中甲就少了非常多人,再往下尤其是半职业和业余级别的基本是空场,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,我们市的中乙球队踢足协杯送球票去现场的都寥寥无几,还要***杯,大学生们的比赛,看的人也就几十人,估计还没篮球场围的人多,篮球场那是因为就那么大点地,站不下,足球场不是,关注人数太低,日本大学生比赛关注度不低。
说这点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青训体系,5岁开始让小孩儿先热爱户外体育运动;10岁开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,以玩足球为主;13-15岁,才真正学习足球技术与战术。也有与之对应的联赛,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就有系统的联赛和训练,并且周期和职业联赛没差别,一周双赛。再往下年龄的强度没那么大。
成熟的风格
华夏幸福队的日本主教练刚来中国时就感到很头疼,因为中国的教练从小让球员练体能和力量而不是基本功,我觉得10岁以下的孩子踢球就是单纯为了快乐,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教练和学校的成就,我觉得是误人子弟,抹杀了孩子对足球的热情。而且中国教练不注重分析和回顾比赛,输了开导孩子,不敢多骂怕家长找麻烦,赢了自然乐呵呵的,啥也不管。
日本则不同向来注重管理的他们,孩子送进去怎样都要听老师和教练的,10岁以前都是练技术和基本功,发现自己的长处,以西班牙的拉玛西亚为例,不是只要长得高就得去打中锋,中国经常这么想。凡事扬长避短。日本现在打法非常完善,学习了西班牙的风格,传控,不断磨练脚下技术,现在打中国派国奥队都占优,事实如此美洲杯上场面踢得非常好。中国现在也没找到[_a***_]自己的风格,一直在根据教练变,不断的起伏与失去耐心的高层如何能平衡?
(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,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即删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违者必究)
文/名***侃球